要债难是很多做生意的人必须面对的难题,可是这里的一笔欠款竟然要了十六年之久。最近,在钢城区人民法院的调解下,长达十六年的讨债马拉松终于走到了终点。
事情发生在95年,当时被告魏信(化名)受人委托到原告崔诚(化名)处运生铁,但是魏信的钱没有带够,还差两万多元,由于平常魏、崔两个人交情很好,所以只要求魏信写下了欠条,署名是魏信。可直至98年,所欠的2万仍然未还,在崔诚几次讨债下,魏信只是再次写了欠条。 2001年,崔诚找到魏信要求偿还欠款,可得到的居然还是一张欠条,钱还是一分也没有要回来。后来崔诚多次找到魏信要求还钱,不是因为暂时没钱,就是因为别的事,还钱的事一直拖。期间,魏信给崔诚一台青岛牌电视机作抵押偿还了一部分。可当时那台青岛牌电视机的价值也就2000元左右,远不能偿还欠款。之后,崔诚就找不到魏信了,即便偶然得到魏信的消息,但过不了几天就再也联系不到。直到2011年,这笔欠款已整整拖了十六年,崔诚一直要账却一直得不到偿还。在索要欠款的过程中,两人的关系也逐渐恶化,前几日崔诚急需用钱,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魏信告上了法庭,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来要回本该属于自己的钱。
经法院传唤,崔诚和魏信来到法庭上,承办法官同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面对面沟通,通过减少代理人这一中间环节,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。同时,承办法官采取情、理、法相结合的调解方式,给当事人讲解相关法理后,着重从情理上进行劝解。双方当事人原来有着良好的感情基础,原告崔诚本不愿通过法庭要回欠款,实属不得已才用了这一招。听了法官入情入理的劝解,双方握手谈和。崔诚也体谅魏信的难处作出了让步,魏信也答应尽快还他欠款。
最后,双方在法官的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,欠款将分两次还清。手持调解书的两位当事人感觉全身轻松,十六年的心结终于化解了。